來源:河南省科技廳
河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根據省委、省政府總體部署,為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支撐引領作用,扎實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貫徹落實《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 年)》、《河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著眼長遠、兼顧當前、系統布局、突出重點,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構建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支撐體系,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全面塑造綠色低碳技術發展新優勢,高質量支撐我省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初步構建我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大幅提升我省綠色低碳技術原始創新能力,實現低碳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顯著提高減污降碳技術轉移轉化應用能力,擴大綠色低碳科技供給,穩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聚焦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行業,突破10—15項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建成3—5個重大示范項目與工程;新建80家以上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國際聯合實驗室、綠色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基地)等省級創新平臺;培育綠色低碳領域高新技術企業800家左右;建設一支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富有創新精神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到2030年,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綠色低碳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形成規模,在風能、光伏、特高壓輸電、儲能和氫能等領域占領國內技術制高點,國家級、省級綠色低碳高能級創新平臺形成體系,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完善,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高質量支撐我省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
三、重點任務
(一)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技術創新
聚焦全省能源發展戰略任務,立足我省能源結構,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目標,開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技術研究,推動能源革命和結構轉型。開展重點用能行業煤炭燃燒與轉化過程的技術革新,實現全省能源系統能效提升。推動風能、太陽能、地熱和生物質能等安全、清潔、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研發,重點研發氫能綠色制取、安全儲輸和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加快高性能電池關鍵材料、高安全性的新型儲能電池、氫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攻關,轉變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加快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先進儲能、特高壓輸電等關鍵技術研發,加強能源多元耦合特性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終端占比與消費比重,為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奠定基礎。
(二)加快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創新
聚焦與能源結構轉型相適應的產業體系應用需求,結合我省資源稟賦與產業、能源消費結構,加快工業節能降碳技術創新。以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為突破口,實現工業優勢再造,推動產業轉型和產品結構升級。研發綠色低碳工藝,推動低碳流程重構和數字化智能轉型等,拓展數字賦能和智能制造覆蓋面。以煤炭、鋼鐵、建材、化工、有色金屬等高耗能行業為突破,重點研發低碳燃料與原料替代、短流程高效低碳生產工藝、過程優化與智能調控節能減碳技術、余熱余壓高效利用技術等,重視行業間的協同聯動和集成減碳,加強通用節能裝備技術研發,完善資源循環利用方式,以工業行業的流程再造和融合發展,支撐高耗能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三)加強城鄉建設與交通運輸低碳零碳技術攻關
加強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動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加強綠色低碳建筑建造、綠色低碳改造、建筑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著力提升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開展綠色低碳建材及建筑部品部件、光儲直柔、建筑電氣化、熱電協同、智能建造等關鍵技術研究,促進建筑節能減碳標準提升和全過程減碳。加強新能源相關技術、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技術研發,開展交通基礎設施低碳建設及運維關鍵技術研究,研發交通運輸智能化管理新技術,推動高性能、輕量化、節能型新材料應用技術研發。開展交通運輸領域能耗與碳排放實時監測、碳排放核算評估、大型交通樞紐(近)零排放等低碳技術研發,研發交通污染與降碳協同治理、載運工具污染排放凈化控制等技術,推動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
(四)提升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能力
結合我省科研、產業和資源優勢,著力提升負碳技術創新研發能力。加快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集群式封存與分布式固碳利用統籌技術研發。加快碳捕獲利用與封存在煤基能源產業轉化、電力系統、工業領域的應用。增強生態系統固碳增匯能力,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和修復等穩碳增匯技術研究。鞏固農業碳匯功能,研發綠色農業投入品、低碳減排耕作技術、種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農業。
(五)開展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
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引領,增強學科交叉融合,加快培育顛覆性技術創新路徑,引領實現產業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迭代升級。在可再生能源、綠色氫能、新型儲能、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節能技術等領域,重點開展可再生能源及綠色能源的高效生產與利用技術、高比例消納綠電的靈活性智能電網、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規模化儲能技術以及低成本綠氫高效生產、儲存、運輸與利用關鍵技術研發。研發鈉離子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新型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研究氫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貴金屬替代和關鍵零部件技術。超前部署新一代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CCUS技術研發,突破高性價比的二氧化碳吸收/吸附材料開發、大型反應器設計、長距離二氧化碳管道運輸、生物質能及有機固體廢棄物負碳排放等前沿技術。發展與新能源耦合的負排放技術,鼓勵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節能等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應用。
(六)推進低碳零碳技術示范
秉持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目標,開展一批典型的低碳零碳技術應用示范。根據我省典型區域資源稟賦、產業特征及區域定位等特點,探索典型區域的低碳化高質量發展新途徑。重點在可再生能源開發與消納、重點工業行業流程綠色重整、低碳零碳建筑、綠色智慧交通運輸、二氧化碳高值轉化、低碳農副產品加工、農業種養一體化、農村地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以及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等方面開展試點示范,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低碳轉型有效模式。
(七)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管理決策
針對鋼鐵、建材、化工、有色等我省典型行業,構建不同行業的技術支撐體系。開展天地一體化碳排放監測、碳數據智慧化管理分析、碳減排績效評價等相關技術的研究,積極開展碳排放核算方法體系、碳排放監測計量核查體系研究,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與監管提供技術支持。開展雙碳決策相關影響評估,分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評估科技創新對雙碳目標實現的支撐作用,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決策支撐。
(八)碳達峰碳中和創新項目、平臺、人才協同增效
面向我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需求,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高效組織體系。建立一體化的項目、基地、人才、資金調度機制,構建科技、產業、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一批體系化、任務型、開放式的創新聯合體。持續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PI制”等項目組織機制。聚焦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等關鍵技術領域,緊跟國際國內科技前沿,整合省內優勢創新資源,加快綠色低碳領域創新平臺建設。圍繞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利用,規模化儲能,基于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的能源供給,工業節能降碳,建筑節能減碳,交通綠色低碳,資源循環利用等方向,融合多學科力量,依托科技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建設綠色低碳領域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中試基地、產業研究院、綠色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基地)等創新平臺,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推動科研成果從平臺到中試到產業化、工程化,形成完整創新鏈條。聚焦綠色低碳重大技術需求,推動建設綠色低碳領域學科專業,重點引進培養綠色低碳領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大對碳達峰碳中和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高質量實施省自然科學基金,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加速成長。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
(九)培育綠色低碳科技企業
加快培育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優化碳達峰碳中和創新創業生態。加大綠色低碳領域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推動創新型企業樹標引領、高新技術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容提質,打造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綠色低碳創新型企業集群。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領軍企業,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各類創新平臺,牽頭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研項目和工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培育一批在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方面具有典型示范帶動作用的省綠色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基地),加快提升企業低碳技術創新能力。
(十)深化碳達峰碳中和科技開放合作
積極爭取國家創新資源,將我省綠色低碳重大科技創新工作納入國家創新戰略布局,助力我省在國家級綠色低碳重大項目實施、高能級平臺建設等方面實現新躍升。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的對接合作,推動高端研發機構、高層次人才及綠色低碳先進成果落地轉化,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拓寬國內國際科技合作渠道。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做好實施方案落實工作,省科技廳聯合有關部門,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廳際協調機制,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技術研發攻關、推廣示范、平臺建設等相關工作。全面規劃、統一安排全省性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工作,充分銜接國家戰略規劃,積極融入國家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創新體系,研究推進科技部雙碳科技戰略規劃在我省落實落地,加強省市縣(區)協同聯動,發揮行業部門優勢,形成合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和示范推廣。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按照國家和我省科技體制改革及創新體系建設要求,持續推進科研體制改革,完善我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營造適宜碳達峰碳中和科技發展的創新環境,為我省實現碳達峰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三)鼓勵多元投入。發揮財政科技投入對全社會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的引領、放大、示范、增效作用,統籌創新研發專項等資金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研究,加強科技創新供給;優化多樣化財政資金支持方式,引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加大綠色低碳研發投入。鼓勵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向綠色低碳創新鏈的各個環節集聚,形成與創新鏈緊密關聯的資金鏈,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